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f152s:软件安装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f152s:软件安装 [2019/12/02 16:20]
sj
f152s:软件安装 [2019/12/17 06:14]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WEEDO F152S 软件安装====== ======WEEDO F152S 软件安装======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1440.png?​400|}} 
  
-运行软件安装包,wiibuilder在安装向导窗口中点击“下一步”→“下一步”→“安装”→“完成”。在选择安装路径窗口中,请使用程序默认路径。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1721.png?​400|}}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2004.png?​400|}}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2111.png?​400|}} 
  
-第一次使用wiibuilder时,根据软件界面提醒设置即可 
-3.2 wiibuilder高级设置使用说明 
-3.2.1进入高级切片参数设置界面 
-打开Wiibuilder软件,点击左 “文件”按钮如图1中的按钮1,选择需要切片的文件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2513.png?​400|}} 
  
-图1 
-如需调整参数设置,如图2点击切片设置,在基本设置栏点击灰色图标处“点击此处折叠”, 
-调整相关参数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2637.png?​400|}}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2835.png?​400|}} 
- 
-设置好相应参数之后点击切片按钮2进行文件转换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015.png?​400|}} 
- 
-3.3切片参数介绍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102.png?​400|}} 
- 
-界面中包含多个标签页(TabPage),这些标签页分布在上下两个面板(Panel)中,每个标签页中含有多个具体的参数,这些标签分别控制着打印模型时的各项条件,分别是速度、填充、支撑、底板、回抽、材料、空走、机器、线宽、双喷头、翘边预防、接缝以及其他。 
-切片软件的输入模型是由一些三角面片构成的如图 3,切片完成后形成了一层层的喷头行走轨迹如图 4打印模型时,喷头按照这些轨迹或一边挤出料丝一边移动或空走(直接移动不挤出料丝),一层层将模型打印出来。切片完成后的模型由内外壳、填充(模型内部的填充部分)构成,还有可能含有一些辅助结构以协助模型的打印成功(如支撑、衬垫(raft)、边缘(brim)、线条(skirt)等,这些辅助结构在模型打印完成后需要去除)。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200.png?​400|}} 
- 
-图 3,输入的三维模型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249.png?​400|}} 
- 
-图 4,切片完成后的gcode数据三维预览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341.png?​400|}} 
- 
-图 5,单一层gcode预览,1为外壳,2为内壳,3为填充 
-3.4速度标签页 
-速度参数控制着打印模型时各电机的速度,影响着打印模型的质量与时间。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449.png?​400|}} 
- 
-图 6,速度标签页 
- 
- ​(1)表面速度(单位mm/​s):表面即模型的上下表面如图 7、图 8,这些表面的厚度由表面层厚度决定,表面速度为这些上下表面的打印速度(喷头一边挤出料丝一边移动时的移动速度)。速度越慢,模型打印质量越好。建议速度范围为:10-70mm/​s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600.png?​400|}} 
- 
-图 7,上表面,模型朝上的表面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722.png?​400|}} 
- 
-图 8,下表面,模型朝打印平台的表面 
- 
-(2)外壳速度(单位mm/​s):即模型外壳(眼睛可以看到的模型侧面,也叫外壁)的打印速度(图 9中1号轨迹的打印速度)。速度越慢,模型打印效果越好。建议速度为:10-40mm/​s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3815.png?​400|}} 
- 
-(3)内壳速度(单位mm/​s):即模型内壳(也叫内壁,是模型的内部构造,打印完成后眼睛不可见)的打印速度(图 9中2号轨迹的打印速度)。速度越慢,模型打印效果越好。建议速度为:10-45mm/​s 
-(4)填充速度(单位mm/​s):即打印模型内部填充的速度(图 9中3号轨迹的打印速度);10-80mm/​s 
- 
- 
-(5)支撑填充速度(单位mm/​s):支撑是用于支撑模型悬空部分不因为重力原因在模型打印时掉下来的辅助结构。其结构也类似于模型,但打印完成后需去除。建议速度为:10-80mm/​s。为方便说明图 10使用了手动支撑作为演示: ​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025.png?​400|}} 
- 
-图 10,未切片时的手动支撑示意图 
- 
-支撑填充速度即打印支撑时其内部的填充轨迹的打印速度,Wiibuilder1.6.0.1中默认去除了支撑外壳,故支撑填充就是支撑主体结构,其速度即支撑主体的打印速度如图 11。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119.png?​400|}} 
- 
-图 11,箭头所指即支撑填充 
- ​(6)支撑表面速度(单位mm/​s):即模型支撑上、下表面的打印速度,如图 12;建议支撑表面速度为:10-60mm/​s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210.png?​400|}} 
- 
-图 12,图中箭头所指从上到下分别为支撑上表面和下表面 
- 
-(7)初始层速度(单位mm/​s):即模型第一层的打印速度,如图 13、图 14、图 15、图 16中的序号1的部分即为模型的第一层,初始层速度即为这些部分的打印速度。建议速度为:10-35mm/​s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340.png?​400|}} 
- 
-图 13,无底板辅助结构时,1为模型第一层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432.png?​400|}} 
- 
-图 14,加衬垫时,1为模型第一层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520.png?​400|}} 
- 
-图 15,加边缘时,1为模型第一层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631.png?​400|}} 
- 
-图 16,加线条时,1为模型第一层 
- 
-(8) 空走速度(单位mm/​s):即喷头不挤出料丝时的移动速度,如图 17中的箭头所指部分路径; 
-建议支撑表面速度范围为:10-150mm/​s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736.png?​400|}} 
- 
-图 17,空走轨迹示意图 
- 
-以上速度会根据基本界面的综合速度自动计算,因此一般无需设置;若要特别指定某些部位的速度时,可以根据需求单独设置。(原则:速度越慢,打印越精细,模型效果越好) 
- 
-3.5 填充标签页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839.png?​400|}} 
- 
-图 18 
-(1)填充方式:即模型内部填充结构的走线形状。 
-线形填充,填充走线为一条条平行的线段,线段的方向会根据层高的变化而变化,两层之间的填充走线夹角为90°,如第一层是0°,第二层则为90°,第三层为0°… 
-S形填充即线形填充的改进版,如图 21中3号轨迹,其行走轨迹类似于S,也可称作锯齿形,会将相邻填充线的末端连接起来,使填充结构与模型侧面粘接更紧密。 
-线形、S形填充打印速度较快。 
- 
-S形填充、十字架填充可减少打印填充时的空走频率,减少回抽(回抽为挤出器把料丝往外抽)以提高打印时料丝挤出量的准确度。 
- 
-网格填充和三角形填充的走线角度不会随层变化而变化,适用于打印速度较快或结构强度需求高的打印,三角形填充因为三角形是较稳定的几何结构是这些填充方式在小于70%填充率时结构强度最高的填充方式。 
- 
-八面体填充中模型的内部填充结构会形成八面体的晶体形状,​结构强度较高。 
- 
-同轴填充的填充形状与模型的外壳同一个中心,填充形状可看成模型外壳的缩小,此填充适用于韧性需求较高的模型,如打印TPU等柔性材料的模型。当填充率大于70%时建议选择线形或同轴。 
- 
-点击“填充方式”下拉菜单,可以选择填充方式,包括线形、网格、三角形、S形、同轴、十字架和八面体,如下图: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4933.png?​400|}} 
- 
-图 19 
- 
-每种填充方式的形状如下: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5031.png?​400|}} 
- 
-图 20 
-(2) 先填充后打印轮廓:即用于选择是否先打印模型填充部分然后再打印轮廓(内外壳),如选中此选项,会先打印图 21中路径3(填充),然后再打印路径2(内壳)和路径1(外壳); 
-通常建议不选。若是打印模型有悬垂部分,则可勾选此项。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5123.png?​400|}} 
- 
-图 21,单层gcode示意图 
- 
-(3)先打外轮廓再打内轮廓:即用于选择是否先打印模型外部轮廓后打印内部轮廓,如选中此选项会先打印图 21中的路径1(外壳),然后再打印路径2(内壳); 
-(4)Z方向渐变填充步长:即用于需要逐渐改变模型填充率的模型,确定多少层改变一次填充率。 
-越靠近顶层,填充率越高,最后一层填充率为100%。 
- 
-3.6 “支撑”标签页: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5206.png?​400|}} 
- 
-图 22 
- 
-关于支撑结构请参考2.1(5)解释支撑填充速度时的支撑填充介绍。 
-(1)支撑方式:即模型的支撑填充形状,包括线形、网格、三角形、S形和同轴,与上述填充方式形状一样(2.2)。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5316.png?​400|}}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5357.png?​400|}} 
- 
-图 23,悬垂角度示意图,图中射线1和射线2的夹角即为悬垂角度 
- 
-(3)支撑填充率(%):即支撑的填充率,决定相邻支撑填充线之间的距离,值越大,则走线越近,支撑结构越密集。填充率越高,支撑强度越高,支撑越实心,则越容易支撑住模型,但越难去除;填充率越低,支撑强度越低,则越容易去除,但对模型的支撑能力越低。图 24与图 25分别展示了10%支撑填充率与30%支撑填充率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到30%支撑填充率的支撑结构比10%的要密集得多。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5453.png?​400|}} 
- 
-图 24,​10%支撑填充率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55559.png?​400|}} 
- 
-图 25,30%支撑填充率 
- 
-(4)支撑的顶部距模型间隙(单位mm):即支撑顶部与模型表面的间距如图 26,数值越大,间距越大,支撑越容易剥离,但数值过大会造成支撑效果差,模型添加支撑部位出现悬垂;数值越小,间距越小,支撑从模型表面剥离时,模型表面会有残留料,影响模型表面的光滑度,当为0时支撑表面与模型紧紧连接,如果支撑表面的打印材料与模型是同一种材料会无法剥离;此值默认0.18mm,是理想情况下较合适的值。用户可以在默认数值上打印测试,根据实际打印情况,上调或下调该参数,使模型获得较好的支撑效果且易从模型上剥离和获得较好的模型表面,上调或下调建议按0.03mm梯度增加或减少。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60617.png?​400|}} 
- 
-图 26,图中箭头所指为支撑顶部与模型的间隙 
-(5)支撑底部距模型间隙(单位mm):即支撑的底部与模型表面的间距,如图 28,该参数与上述“支撑的顶部距模型间隙(单位mm)”功能的调整方式类似。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60935.png?​400|}} 
- 
-图 27,未切片前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61109.png?​400|}} 
- 
-图 28,切片完成后(加支撑),图中箭头所指空白部分为支撑底面与模型的间隙 
-(6)支撑与模型XY平面间距(单位mm):即支撑距离模型指定的横向平面的间距,如图 30。此间距决定支撑离模型的距离,太近会不好去除,太远了会造成支撑区域缩小而出现悬垂,默认值是经测试过的较好的一个值,一般情况可无需调整。若有更高打印要求的用户,建议按照0.3mm梯度增加或减少。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61306.png?​400|}} 
- 
-图 29,未切片前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61825.png?​400|}} 
- 
-图 30,切片后(加支撑),图中1箭头所指空白间隙为支撑与模型XY平面间距 
- 
-(7)添加支撑表面:模型需要添加支撑的面较大时,可以勾选以获得更好的模型表面。若支撑高度小于0.3mm,则可不勾选此项。 
-(8)支撑顶部表面厚度(单位mm):即支撑顶部表面的厚度,一般设置默认即可。 
-(9)支撑底部表面厚度(单位mm):即支撑底部表面的厚度,一般设置默认即可。 
-(10)支撑表面填充率(%):即支撑表面的填充率,一般设置默认即可。若填充率调大,则会越难去除。 
-(11)支撑表面填充方式:即支撑表面的填充方式,包括线形、网格、三角形、S形和同轴,请参考填充方式(2.2)。 
-当支撑面较大时,可选网格与S形。 
-若支撑面偏向于矩形,可选线性。 
-若支撑面偏向于圆形,可选同轴。 
- 
-3.7 “底板”界面: 
- 
-{{:​f152s:​微信图片_20191202161920.png?​400|}} 
- 
-图 31 
-Raft与模型间隙(单位mm):即在模型底层添加衬垫时,该衬垫最上面的那一层与模型第一层的间距,如图 33。该间距的大小决定了衬垫与模型剥离的难易程度。间距越大越容易剥离,但模型第一层的成型质量越差,间距越小衬垫与模型粘接越紧密.为0mm时可能无法剥离,大于0.3mm模型第一层可能无法成型,​ 默认设置0.19mm,此值是在喷头间隙正常情况(即喷头归到零位时喷头与打印平台的间距恰好是一张常用A4纸的厚度,一张常用A4纸的厚度约为0.1mm)下的一个合适值,如果喷头与打印平台的间隙过小,则raft与模型的间隙要调大,如果喷头与打印平台的间隙过大,则raft与模型的间隙要调小。建议按照0.03mm的梯度根据实际情况上调或下调。 
- 
- 
- 
- 
- 
- 
- 
-\\ 
  
f152s/软件安装.1575274814.txt.gz · 最后更改: 2019/12/03 00:20 (外部编辑)